钢结构柱脚的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:
一、施工准备阶段
1. 构件验收与定位分析
锚栓验收:检查大直径锚栓的尺寸、螺纹完整性及防腐处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(如《钢结构设计标准》GB 50017)。
定位冲突排查:根据施工图纸核对锚栓与基础钢筋的位置,若存在冲突需调整施工顺序(优先安装锚栓,再调整钢筋避让)。
2. 支架设计与安装
支架设计:采用型材支架固定锚栓,复杂柱脚可设置两层定位板(顶层定位板浇筑后拆除)。
安装流程:
底层钢筋绑扎前,将支架与底部预埋件焊接固定。
顶部钢筋绑扎前完成锚栓安装,顶部钢筋绑扎后将支架与钢筋骨架整体焊接,确保锚栓稳定(参考超高层锚栓安装流程)。
二、锚栓安装与固定
1. 锚栓预埋要求
锚固长度:锚栓锚固长度 ≥25d(d为锚栓直径),若基础厚度不足需设置混凝土短柱(短柱高度优先等于锚固长度)。
定位精度:锚栓中心线与轴线偏差 ≤2mm,垂直度偏差 ≤1/1000(参考《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GB 502052020)。
2. 固定措施
防位移处理:在混凝土浇筑前,通过支架与钢筋骨架焊接形成整体支撑体系,防止浇筑时锚栓位移。
二次校正:混凝土浇筑后,待强度达到70%时复核锚栓位置,必要时进行微调。
三、柱脚与基础连接施工
1. 预埋板与地脚螺栓焊接
工艺流程:预埋板定位 → 地脚螺栓安装 → 螺栓焊接 → 柱脚安装 → 检查验收。
焊接要求:采用气体保护焊,焊缝质量需满足《钢结构焊接规范》GB 50661,防止虚焊、漏焊。
2. 柱脚安装
垂直度控制:使用全站仪或激光垂准仪校正钢柱垂直度,偏差 ≤H/1000(H为柱高)。
临时固定:安装后立即用临时支撑(如斜撑或缆风绳)固定,防止倾覆。
四、灌浆施工
1. 工艺流程
基础清理:清除柱脚底部杂物、油污及铁锈,确保金属光泽暴露。
模板安装:模板紧贴柱脚,高度 ≥100mm,设置排气孔(间距 ≤2m)。
灌浆料配制:按说明书配比搅拌,搅拌时间 ≥5分钟,确保均匀无结块。
灌浆施工:从一侧连续灌入,避免中断,直至排气孔溢出。
振捣与养护:轻振捣防止离析,养护时间 ≥7天,保持湿润(参考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GB 50204)。
2. 关键控制点
灌浆料性能:流动度 ≥270mm,抗压强度 ≥40MPa(28天)。
防泌水处理:若表面出现泌水,用较干的灌浆料混合吸除。
五、钢筋绑扎与混凝土浇筑
1. 钢筋避让措施
抗剪键附槽技术:抗剪键附槽比抗剪键截面大40mm,便于钢筋绕过安装,减少冲突(参考工法创新)。
绑扎顺序:先安装锚栓及预埋件,再进行钢筋绑扎,避免钢筋阻碍锚栓定位。
2. 混凝土浇筑
浇筑方向:从一侧推进,避免空气窝存。
振捣要求:避开预埋件直接振捣,防止位移。
六、质量控制与验收
1. 关键验收标准
锚栓质量:螺纹完整,无锈蚀,安装后无松动。
灌浆密实度:无空洞、蜂窝,强度检测符合设计要求。
柱脚连接:焊缝质量合格,螺栓紧固力矩达标(参考《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》JGJ 82)。
2. 常见问题及对策
锚栓位移:加强支架与钢筋骨架的焊接固定。
灌浆不密实:控制灌浆料坍落度,设置合理排气孔。
柱脚锈蚀:二次灌浆后及时涂刷防腐涂料(如环氧富锌底漆)。
七、规范与标准依据
1. 主要规范
《钢结构设计标准》GB 50017
《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GB 502052020
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GB 50204
《钢结构焊接规范》GB 50661
2. 施工参考
PKPM柱脚大样生成流程(箱形柱外露式刚接节点)。
探索者软件辅助绘制锚栓大样(Ⅰ型弯钩锚栓、Ⅱ型焊板锚栓)。
八、注意事项
1. 环境控制:避免雨雪天气施工,湿度>80%时需采取防潮措施。
2. 材料管理:焊条(如J426/J427)需烘焙后使用,灌浆料随拌随用。
3. 安全防护:高空作业时佩戴安全带,吊装区域设置警戒线。
Copyright © 2006-2023 深圳市诺科空间膜结构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19124677号 XML地图